beat365官网  > 生态建设

淮阳县十二五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6-01-07


 

淮阳县十二五 

龙湖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规划

 

 

一、规划区概况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淮阳县东部, 紧邻县城东侧,俗称环城湖,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南、北、东以外环湖路,西至画卦台、内环湖路、蔡庄东侧为界,总面积7780亩,其中,水域面积6000亩,芦苇滩涂面积840亩,其他用地940亩。

龙湖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宫殿。"诸多名胜古迹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滨和湖中。湖中有画卦台、白龟池、弦歌台、司城贞子阁,陈楚故城和苏辙读书台;湖滨有巍曹植的思陵冢和我国最早的古城址平粮台;有我国"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因其是中国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规划区处于我国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植物种类丰富,湿地中生长有大面积的蒲苇、莲藕群落,还有茭白、菱角、浮萍、水荸、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群落,常见的湿地植物254571种,从而形成了典型的湖泊湿地植物景观。龙湖湿地大面积的水域和丰富的水生动植物为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场所和食物,每年都有多种候鸟在此停歇和越冬,湖中还有丰富的鱼虾资源和两栖爬行动物类。

        规划区人工植被为农作物及农田林网、经济林。主要作物有小麦、玉料、大豆花生,棉花等;经济林主要是苹果、桃、枣、李、葡萄等。

        龙湖湖区边缘地带为湿潮土,属于潮土类、湿潮土亚类的壤质湿潮土,有机质含量丰富。

二、规划思路与目标

       根据龙湖湿地公园独特的环城结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规划时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宗旨,以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娱乐等为一体,充分融合诗经文化特色,打造功能完备、景观和谐的龙湖湿地公园。

2.1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执行"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按照《淮阳县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湿地公园的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或营建合理的湿地植被,充分挖掘源于湿地的文化资源,注重湿地科学研究和科普宣教,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原则

      2.2.1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防止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利用湿地资源,适当增加人文景观和设施,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2.2.2合理布局 综合规划  根据淮阳湿地资源特点对湿地公园进行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设内容。

      2.2.3突出地方特色 传承历史文化 在规划中突出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特色,建设中注意挖掘、展示当地文化和民俗,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湿地公园为载体,得以传承和发扬。

      2.2.4发挥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湿地知识的普及,增强人们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2.2.5鼓励群众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2.3规划依据 

      2.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4年)

      2.3.2《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2008年)

      2.3.3《淮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07年)

      2.3.4《河南省淮阳县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4规划目标

       通过对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保护龙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加强龙湖湿地功能,实现龙湖湿地服务于县城区健康发展的目标,以湿地旅游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2.5规划范围

       龙湖规划界定于淮阳新华大街、陈国故城和蔡庄以东,东、南、北以二环路为界。总面积518.7公顷,行政区域上涉及城关镇的东关、小季庄、大季庄、里孔湾,以及白楼乡的边缘地区。

2.6规划期限与阶段目标

       规划建设期5(2011­-2015),在五年内优先开展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回收承包鱼塘,逐步开展生态移民工程,搬迁季庄岛上居民,初步建成龙湖湿地特色观光游和部分休闲娱乐及综合服务设施,开展道路系统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以及景观的雏形。

三、重点建设内容

3.1水体恢复规划

       3.1.1水体贯通

       对湿地公园内所有已承包水面有计划地进行回收,停止养殖活动,拆除围网和围堤,形成开阔连通的湿地水域;对季庄岛居民进行搬迁,结合地形进行疏浚重建;改造贯穿湖区道路上的桥梁,扩大南北水体交换面积。

       3.1.2水质改良 

       龙湖水质属IV-V水质,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处于静止状态,流动性差。规划以封堵污染源头,整治区域污染为主。部分污水可从修建好的处理系统内排放;采用生物浮岛技术种植观赏植物,削减水体中富含的氮磷元素,种植芦苇、香蒲等乡土物种,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3.1.3岸线改造

       取缔、收缩环湖岸线种殖养殖活动,设计合理的自然式驳岸,从驳岸到水域间搭配适生的观赏物种,实现岸线固着,提高湿地景观效果。

3.2植被恢复 

      在陆地上孤植、群植、丛植榆、柞树、杨树、花椒等树种,树下根据布景需求搭配苎麻、锦葵、紫云英、绶草、兰草等,结合花期和自身形态、文化寓意等构建花坛等植物小品,乔灌草结合,形成一定的围合,起到视觉引导和空间转换的作用,充分挖掘植物在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情致意趣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湿地规划区内,根据景观营造需要,由陆地向水域根据湿生、中生、水生、和沉水、挺水、浮水等不同植物的生境需求,排布前高后低或两侧高中间低的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同时适当孤植高大乔木,起到视线引导作用,做到步移景移,四时不同。

对现有的莲花种群进行干预,避免繁殖力强的个体过于密集,适当增加其花色品种。

3.3鸟类招引 

      鸟类多样性是衡量湿地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志,在详细调查充分掌握鸟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环境改良数据库,以指导鸟类栖息地营造建设。同时采取以下措施:限制周边农区农药、化肥的使用;在秋冬季悬挂人工鸟巢;合理密植树木,为鸟儿提供栖息场所;在人为活动频繁区内,适当限制游人活动路线,减少对鸟类生存的干扰。

3.3游憩水道和驳岸设计

      在规划区设计两条较长线路的游憩水道,穿越大面积水域成为湿地公园的主要游览线路;驳岸设计中主要采取自然驳岸的形式为主,缓坡和高差驳岸间插的方式。从驳岸到水域分别种植挺水-浮水-沉水植物,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自然的驳岸景观。

3.4科普宣教规划 

      科普宣教区设计在目前散乱的居民点、村舍、零星耕地和季节性水洼处,规划时将结合生态保护规划,进行必要的水系重建改造,通过建立观鸟掩体、亲水平台等景点,连通蜿蜒曲折的游步道和生境体验栈道,并在水系两侧营造点、线、面的水空间利用形式,在宣教中心建设湿地知识普及馆和生态系统展示馆等,建成后将成为湿地知识普及点、生态观念课堂和文化的溯源之地。

3.5解说系统规划

      室内馆区通过大屏幕、投影、幻灯、多驱动体展示系统,触摸屏、或者图册、展台等现代方法进行湿地文化解说;户外区的解说系统可建立解说牌、地标、感应解说系统等方式。普及趣味盎然的科普宣教内容,引发游客保护和融入自然的强烈愿望。

3.6基础设施规划

       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消防和安全设施规划等内容。在道路规划上建立完善的内外部交通体系,使公园内部交通流畅,配套设施完善;给水水源采用市政用水和自取水相结合,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制,避免污水造成的湖内水体污染;在供电规划上应采用地埋电缆,多使用太阳能能照明灯具,以体现绿色环保宗旨;做好消防通道建设,增加防火治火的综合能力;按照相关旅游设施建设标准,建立水灾和防灾预警系统,做好防洪规划和旅游安全。

4.1投资估算

        4.1.1估算依据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参考指标》

       《林业工程建设预算编制办法》

       《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河南省市政工程单位估算表》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4.1.2估算原则

       ①坚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重点投放、经济合理的原则。

       ②分期投入的原则

       4.1.3投资估算

       经测算,五年内建设总投资为13095.7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346.7万元,占总投资的63.7%,其它费用4243.71万元,占总投资的32.4%;预备费505.35万元,占总投资的3.9%

      工程费用中,其中湿地恢复工程投资2322.7万元,科普宣教1157.6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553.92万元,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投资591万元,旅游项目设置投资1425万元。

4.2效益分析

      4.2.1生态效益  湿地公园建成后,将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湖内污染和净化水质,稳定区域水文条件,改善小环境的作用。

      4.2.2社会效益  为游客提供了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场所,增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湿地资源主动性,同时给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4.2.3经济效益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培育的湿地产品和旅游服务为公园和社区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1政策保障

      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湿地公园建设,河南省政府也把公园建设作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淮阳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湿地公园的发展。

5.2组织保障

       县政府成立了淮阳县龙湖湿地管理中心,由县财政全额拨款,配备精干人员,负责公园的日常工作和其规范高效运转。

5.3资金保障

      湿地建设投资以县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市场融资。积极向上争取科研资金和公益资金扶持;大胆推进投资体制创新,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湿地生态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产品、湿地纪念品等附带产品的开发,保证湿地公园的资金来源。

 

 

                               

 

信息来源:beat365官网管理员 | 责任编辑:beat365官网管理员